北埔老街半日遊
1月8日 / 天氣:陰雨

北埔是位於新竹鐵道支線上的客家山城,有著濃濃的客家風情,並在台灣開墾史上佔有一席之地。假日北埔老街旅遊已經成為台灣人必去的一個景點,一條位於慈天宮前不長的北埔街,每到假日可是人生鼎沸,有各式各樣的名產、小吃叫賣,吃飽喝足後又可以到附近的古蹟參觀,充分欣賞山城之美。
慈天宮前的北埔街
由於我們是非假日到北埔,完全避開人潮,但也遇到許多名產店沒有開業的窘境
老街建築
事實上這條老街上的建築物大多已經翻新,僅有少數的建築物保有古街風貌
慈天宮廣場的肥鴿
廣場前有一群鴿子,還有人專門倒穀物給他們享用
姜阿新宅
姜阿新是北埔當地的富商,以製茶起家,除了成立製茶工廠外,更從事紅茶與膨風茶的外銷,而膨風茶就是現在著名的東方美人茶。姜阿新宅是一座巴洛克氏風格的洋樓,很有日治時期富豪人家的建築特色
巴洛克建築風格
梅花樹
位於新竹山上的北埔氣溫果然比較低,所以梅花也感受到低溫而綻放
天水堂
北埔天水堂是最近一部熱門國片「一八九五」中男主角姜少祖的祖厝,是敘述客家菁英抵抗日軍接收台灣時發生的一段感人電影。天水堂內仍然為姜氏子孫所居住,所以無法入內參觀,有點可惜。有人會有疑問,為什麼古蹟可以住人?古蹟原本也屬私人產業,因其具有歷史文化意義及保存價值,所已被列為古蹟。所以是可以繼續住人,但是只要牽涉到建築的維修、更新就要經過相關當為的核可,才能確保建築物不會失真。不過,想要參觀天水堂,可以透過事先預約,也會有人為你解說
金廣福公館
金廣福公館,是目前新竹縣境內唯一的國定古蹟,建於西元1835年,為粵籍姜秀鑾及閩籍林德修、周邦正在清朝官方支持之下所共同設立的閩粵合股之拓墾組織,俗稱金廣福大隘,金廣福公館現址就是當時墾隘指揮中心及開墾辦事處。只可惜這附近的古蹟都只能看外觀,似乎讓人有隔靴搔癢的感覺
金廣福公館沿革
金廣福之字義,根據這座石碑中的解釋「金」帶表示由清朝官方資助的墾號,「廣」代表廣東,「福」代表福建,這在台灣早期閩、粵兩地互鬥嚴重情況下,堪稱少見,為台灣閩粵族群之合作立下典範
陳媽媽黃金包
來客家山城怎麼可以不買一點伴手禮就回家也太對不起自己了吧!
販賣清單
南瓜竹筍包、原味酸菜包
酸菜包是在劉家小館對面不知名的小店買的,反而很好吃
南瓜竹筍包、原味酸菜包斷面秀
客家芋粿
有附一包油蔥酥油,要蒸之前將它倒在芋粿上一起蒸熱,蠻特別的
後記:客家山城北埔小鎮半日遊,雖然沒有想像的這麼有趣、豐富,但能體驗客家文化與美食也是不小的收穫